王瑞杰

编号:2530

河南省漯河市格瑞特国际学校中学音乐教师

民族:汉族

生日:1992年3月

性别:女

政治面貌:共产党员

事迹简介

她的妹妹王超琪是一个双耳失聪的聋儿,王瑞杰对妹妹不离不弃,在她的帮扶和妹妹的努力下,2014年,妹妹王超琪通过全国统一高考考入郑州轻工业学院,成为该校当时唯一的聋人大学生。她的绘画作品也多次在全省全市获奖。2016年6月20号,王瑞杰和妹妹一起登上了中央电视台三套《越战越勇》的舞台,此后又先后登上了山东卫视、河南卫视、黑龙江卫视的舞台,姐妹俩共同努力为了梦想而奋斗的故事,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影响。

事迹详情

王瑞杰,帮助妹妹寻找声音的人

王瑞杰,24岁,漯河格瑞特国际学校中学音乐老师。王瑞杰是武汉音乐学院声乐表演专业的大学生,然而,为了让有听力障碍的妹妹王超琪也实现自己上大学的梦想,王瑞杰付出了很多很多。

王瑞杰的妹妹王超琪2岁时由于药物引起双耳失聪,不能说话,父母将她送至郾城区特殊教育语言学校,佩戴了助听器,后来便跟随邱新会老师学说话,直至能在7岁时进入正常的小学读书。在她的成长中,面临着许多的困难,特别是读小学。王瑞杰和妹妹都在一所小学,那时王瑞杰读三年级,妹妹是一年级,每天她拉着妹妹的小手一起过马路去学校,把她送至班里再自己回教室上课,放学后在和妹妹一起回家。

记得在学校时妹妹的同学会用异样的眼光在背后议论她,指着她的耳朵嚷嚷这是什么东西,还会用刺激的话语嘲笑她是“小哑巴”,甚至拿水去泼她,因为助听器是不能沾水的电子机器,王瑞杰总会在别人欺负妹妹的时候第一时间站出来保护妹妹。妹妹为此很自卑,觉得自己特别没用,甚至觉得父母为什么没有将她丢弃,并常常为此流泪。每次她有这种想法王瑞杰都会开导她,不去想那些极端的事情,帮助妹妹走出心灵的阴影。

妹妹那时候的发音不是很好,王瑞杰时常会扮演老师的角色教她说话。记得有一次教妹妹学说“si"的音,可她总是发成”chi",很多遍还是不对,王瑞杰的耐心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凶了她“为什么学不会?这么简单都都不出来!”妹妹突然间情绪迸发哭了起来“我听不到嘛,就是学不会啊!”看到妹妹这样难过的哭泣,王瑞杰也忍受不了这样的痛苦,抱着她痛哭“为什么我的妹妹是听不到的!”后来王瑞杰又慢慢的教她,终于学会了那些读不清楚的音。

妹妹在学校的学习并没有很好,她听不懂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每天的作业也会不清楚怎么解答,所以那时候每天晚上都是王瑞杰自己的作业完成后再给妹妹讲解她不会的题目,每晚如此。为了能让妹妹学的更多,每次出去玩,王瑞杰走在路上看到什么广告牌都会一遍遍的教给妹妹,在动物园看到老虎了,“虎(hu)"字她找不到声带哪个位置发音了,王瑞杰就将自己的手放在她的喉咙位置,告诉她这个音应该是声带有震动的,因此姐妹俩每一次出去玩都变成一次外出学习。

妹妹读初中时候,王瑞杰上高三,面临高考,由于王瑞杰学的是艺术,每周要去外地学习,那时妹妹每周末一人在家很孤单,并且还有一些不会的文化课需要王瑞杰去辅导,见不到姐姐,妹妹就给王瑞杰留字条,告诉姐姐她今天做了什么,最近发生的事情,哪一道题不会做,还有很想念姐姐。王瑞杰也会在她熟睡后留下相应的回复,就这样姐妹俩俩在那段时间有了许多无声的交流。

在王瑞杰读大三时,有很好的机会可以去考研,但是那时候家里情况不是很好,父母只是在漯河中华市场卖衣服,他们身体也不是很好,加上那时候妹妹即将考大学,她的助听器也要更换了,而且学习艺术本身就是很花钱的专业,王瑞杰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犹豫最终放弃了考研。因为她觉得机会今后还可以去争取,可当下最需要的就是减轻家里的负担。

就像有人这样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给你留下一扇窗。王瑞杰发现,妹妹在画画上很有天赋,于是就一直鼓励妹妹学习绘画,在她和妹妹的共同努力下,妹妹王超琪的美术作品,有很多次还获了奖,受到许多美术专家的好评,为此,王瑞杰更加坚定要培养妹妹成功的信念。

在王瑞杰的帮扶和妹妹的努力下,2014年妹妹王超琪通过全国统一高考,以537分的高分考入郑州轻工业学院动漫设计专业,成为该校当时唯一的聋人大学生,2016年6月20号,王瑞杰和妹妹一起登上了中央电视台三套《越战越勇》的舞台,此后姐妹俩又先后登上了山东卫视、河南卫视、黑龙江卫视的舞台。王瑞杰和聋人大学生妹妹王超琪共同努力为了梦想而奋斗的故事,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影响。






获得荣誉

年份 表彰单位 荣誉名称

  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活动由共青团中央主办。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重要论述和要求,充分发挥青年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面向各行各业和基层一线,寻找、发现、推选一批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传播正能量的向上向善好青年,广泛开展主题团队日、分享团走基层、学习讨论、座谈交流等教育实践活动,以可亲、可信、可学的榜样力量,树立向上向善的鲜明价值导向,引领广大青少年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推动全社会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局面。